醫學上根據腫瘤的生長特徵和對人的危害程度,將其分為兩大類: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。那麼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主要區別在於:
良性腫瘤生長緩慢,與正常組織間的界限清楚,腫瘤外周多有一層包膜,摸上去表面光滑可活動。隨著腫塊的逐漸增大,對周圍組織僅產生擠壓作用,而不會侵入正常組織中,也不發生轉移。
良性腫瘤只要不是長在身體要害部位,如心、腦、肝、腎、大血管及神經旁,大多數不產生全身症狀。對機體的影響主要為局部壓迫或阻塞。良性腫瘤手術切除即可治癒,一般不會復發。
惡性腫瘤則與良性腫瘤截然不同,其生長迅速,且不規則地侵入周圍正常組織中去,因腫瘤外周沒有一層包膜,與正常組織無明顯界限,表面常呈菜花樣,或凹凸不平,或質硬如石。
惡性腫瘤除了發生浸潤、淋巴和血行轉移外,還會脫落轉移,如胸、腹與盆腔內臟器的腫瘤,常有脫落癌細胞下沉至盆腔內各處,紮根下來繼續生長,開始新地方新一輪的破壞活動。手術切除或其他治療後殘餘的癌細胞,很易復發,會慢慢積蓄力量捲土重來。
惡性腫瘤病人全身症狀明顯,渾身乏力,食欲不振,精神萎靡,貧血,消瘦;除腫瘤造成其他組織壓迫、阻塞外,還容易出血、潰爛、嚴重損害器官功能;並且引發感染等許多併發症,甚至造成惡液質,會直接導致死亡。
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根本區別是腫瘤細胞的分化成熟程度。
良性腫瘤細胞的組織分化程度高,異型性小,與其他組織形態相似,以膨脹性或外生性為主要生長方式,移動性好。
惡性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低,異型性大,與其起源組織形態差別明顯,以浸潤性生長方式為主,移動性差。
一方面,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區別是明顯的,是“質”的區別;但另一方面,僅就其區別中的某一點來講,又是相對的,會出現一些互相矛盾的情況。
如某些屬於良性範疇的腫瘤,例如血管瘤,可無包膜,邊界也不清;而一些屬於惡性範疇的腫瘤,如基底細胞瘤,雖然浸潤性生長,但一般生長較慢,且很少發生轉移。
另外,某些良、惡性腫瘤之間無截然界限,其形態表現既非典型的良性,又缺乏明顯的惡性證據,其形態特點、臨床表現與生物學行為不盡一致。這種處於良、惡性之間的腫瘤,稱之為交界性腫瘤,如涎腺混合瘤,某些泌尿道乳頭狀瘤等。
需要強調的是,有一些良性腫瘤在一定的條件下,或相當長的時間後,可以轉變為惡性腫瘤。千萬不要以為是良性腫瘤就可以高枕無憂、萬事大吉了,一定要遵從醫囑,定期復查或及時治療。
臨床上還常常遇到炎性包塊,如闌尾包塊等,需與腫瘤包括作鑒別。炎性包塊的特點是局部往往有紅、腫、熱、痛,最後化膿潰破或自行消退,預後好。而腫瘤無論良性、惡性,開始時本皮本色,不痛不癢,後期壓迫神經時才出現疼痛。故人們常說,不疼不癢的腫物不是好東西,有點道理,但這種說法多少有失偏頗,打擊了“一大片”,因為不痛不癢的良性腫瘤還算不上壞東西。
兒童及青少年常見的良性腫瘤為骨軟骨瘤、畸胎瘤、血管瘤、淋巴管瘤、神經膠質瘤和顱咽管瘤等。成人常見的良性腫瘤有乳頭狀瘤、腺瘤、脂肪瘤、平滑肌瘤、腦膜瘤、血管瘤與子宮肌瘤等。
常見的惡性腫瘤在不同年齡的人群中發生的種類不同。兒童常見的惡性腫瘤有白血病、中樞神經系統腫瘤、腎母細胞瘤、惡性淋巴瘤、視網膜母細胞瘤、神經母細胞瘤以及骨腫瘤。其中以急性白血病發病率最高。中青年常見的惡性腫瘤有肺癌、胃癌、肝癌、乳腺癌、鼻咽癌和卵巢癌等。老年人常見的惡性腫瘤為結直腸癌、胃癌、肝癌、乳腺癌、宮頸癌和前列腺癌等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